作為潛江農業經濟的重點特色產業,“蝦稻共作”鉚足了勁頭,在江漢平原上續寫著一幅幅精彩畫卷。
從“蝦稻連作”到“蝦稻共作”
潛江與小龍蝦結緣,始于2001年。積玉口農民劉主權在全國率先探索出小龍蝦“蝦稻連作”模式,打破了“稻田不能養殖小龍蝦”的論斷。2006年,這種生態種養模式被寫入省委一號文件,帶動荊楚大地小龍蝦養殖大發展。
“蝦稻連作”模式雖好,但也有弊端。龍蝦產量不穩、規格偏小、價格不高、捕蝦插秧季節緊張的矛盾突出,直接影響經濟收入,損傷農民的種養熱情。
2010年,潛江市農業部門反復實驗,探索出“蝦稻共作”模式。去年5月,《潛江龍蝦“蝦稻共作”技術規程》通過了農業部專家組審定,專家一致認為“此項技術代表了當前我國稻田綜合種養最高水平?!?
“蝦稻共作”變過去“一稻一蝦”為“一稻兩蝦”,延長了小龍蝦在稻田的生長期,實現了一季雙收,提高了養殖產量和效益,每畝能增產50公斤左右成蝦。
“蝦稻共作”模式的出現,還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綜合種養的積極性,水稻種植面積和產量實現雙增加。潛江去年新增“蝦稻共作”模式6萬余畝,稻田綜合種養面積由18.8萬畝增加到23萬畝,小龍蝦產量由2.38噸增加到3.2萬噸,產值由6.8億元增加到9.6億元,增幅達41.2%。
“綠色鏈條”催生天然好米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完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注重糧食品質和質量安全。
“蝦稻共作”模式生產的大米,“安全”二字就是其生命。小龍蝦本身對水質要求就比普通魚類都要高,在小龍蝦的養殖水域,稻農嚴禁濫用農藥和化肥,必須使用生物農藥和無公害農藥才可保證小龍蝦正常生長,而這也促進了水稻的無公害生產。
水稻生長過程中產生的微生物及害蟲為小龍蝦的發育提供了充足的餌料,而小龍蝦產生的排泄物又為水稻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在這種優勢互補的生物鏈中,小龍蝦及水稻的品質都得到了保障,生產的稻米是一種接近天然的生態稻。
由湖北蝦鄉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綠色天然大米——“蝦鄉稻”,就是“蝦稻共作”模式的產物。通過“統一優良稻種、統一種植模式、統一生物防疫、統一管理、統一質量標準”,2012年,“蝦鄉稻”在第十一屆中國優質稻米交易博覽會上攬得“金獎大米”稱號,去年又通過了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
去年,潛江對高標準建設“蝦稻共作”板塊基地給予資金扶持,鼓勵連片開發、規模發展、集約經營、標準生產。對實施蝦稻共作基本改造的農田,每畝按照40元的標準實行“以獎代補”,對連片發展1000畝以上的板塊基地給予1萬元獎勵。
根據國家農業標準化生產有關規定和質量要求,潛江先后制訂發布了《稻田養蝦技術操作規程》、《蝦稻連作中稻種植技術規程》、《潛江龍蝦“蝦稻共作”技術規程》等技術標準。龍蝦養殖建立了登記制度、處方制度、用藥記錄制度、休藥期制度、漁藥準入制度等5項制度,水稻種植實行統一品種、統一模式、統一培訓、統一防控、統一訂單生產等5個統一,確保產出的龍蝦質量安全,稻米綠色、安全、質優、味好。
魚和熊掌兼得,特色農業優勢凸顯
近些年來,由于投入產出效率不高、糧食生產成本偏高等因素,農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大受影響。隨著種糧的低收益與農業生產結構的變遷,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之間的矛盾,依然是我國糧食生產面臨的一個難題。如何緩解二者之間的矛盾?潛江給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站在新蓋的“龍蝦樓”前,龍灣鎮黃橋村“蝦狀元”黃安平算了算去年的收入:7畝水田收了1萬多元水稻,每畝龍蝦純賺6000多元,一下就多了5萬元收入。
在潛江,黃安平這樣的“蝦狀元”比比皆是,農民賺足“綠色”鈔票,新蓋的“龍蝦樓”隨處可見。
數據顯示:去年,潛江水稻種植面積達到56.57萬畝,比上年增加4.12萬畝,總產52萬噸,比上年增加3.9%。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9800多元,比上年增加13%以上。
一邊是糧食產量的增加、糧食安全得以保證,一邊是農民收入的大幅提升。糧食安全與農民增收這對看似矛盾的雙方,通過“蝦稻共作”模式得到了有效解決。
不僅僅是農民增收,潛江依托小龍蝦產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年加工小龍蝦30萬噸,年出口創匯1.9億美元;小龍蝦產值突破50億元,帶動6萬人就業……
“一個龐大的、完整的龍蝦產業鏈在潛江迅猛崛起,從養龍蝦、銷龍蝦、烹飪龍蝦、加工龍蝦到甲殼素深加工,潛江百姓在小龍蝦產業鏈中就龍蝦業、吃龍蝦飯、發龍蝦財、享龍蝦樂?!睗摻惺虚L黃劍雄說:“下一步,潛江將通過市場引導、政策扶持和龍頭企業帶動,推動‘蝦稻共作’這一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種養模式快速發展,確保糧食生產能力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和農民收入增加?!?
省“兩會”期間,記者采訪了省人大代表、潛江市委書記張桂華。他說:“前不久召開的中共潛江市委七屆六次全會,做出了《關于‘打造升級版、建設先行區’的決定》,明確提出以經濟轉型升級為主攻方向,小龍蝦產業升級是其中重要內容。潛江將堅定不移地做大做強小龍蝦產業,推進小龍蝦繁育、養殖、加工、餐飲、節會、品牌、營銷、設施等方面的全面升級,著力打造‘蝦鄉稻’品牌,創造特色農產品新優勢?!?
下一篇:蝦鄉稻米在農博會上遭“瘋搶”